记者: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您提出了“平安智能体”,作为行业的技术参考架构,这一概念如何更好地支撑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和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史耀宏:“平安智能体”是我们公司在公共安全行业和客户、合作伙伴长期的共同实践和技术创新中总结出来的,也是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比如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新型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预防、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等背景下提出来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都需要公共安全体系向全面智能化、智慧化演进,向科技要警力。
“平安智能体”不是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公共安全全行业的技术参考架构,融合了最新的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目的是构建一个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需要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共同参与。
“平安智能体”包括四层: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智能交互意味着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让软件、数据和AI算法在云边端自由流动。智能联接要实现无缝覆盖、万物互联,从而让应用协同、数据协同、组织协同。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基于云基础设施,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普惠AI。智慧应用是通过与客户、伙伴的协同创新,加速AI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智能体通过联接、云、AI、计算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实现“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
记者:“平安智能体”在公共安全行业的具体实践中有哪些实战成果?
史耀宏:“平安智能体”在大数据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城市交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都有具体实践。比如在交通治理领域,交警部门承担着既要保安全又要促畅通的重任,对交管工作智能化的诉求也更加迫切。我们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及深圳、湖南、北京、天津等地公安机关共同探索,打造出创新的“智慧+交通治理”模式。
在广东深圳,我们帮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创性地实现了AI辅助智能非现场执法、大数据智能化打击和全市智能灯控一张网,用智能化精细化“绣”出了人民幸福感。
记者:平安智能体会给整个行业,特别是公共安全行业的合作伙伴带来怎样的变化?华为在这块投入如何?
史耀宏:智能体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其中,软件与服务、边缘计算是两个最大的产业机会点,相比智能中枢和智能联接,这两部分是直接面向应用场景的,参与厂家数量更多,和数字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市场空间也更大。智能中枢和智能联接作为平台能力,必须践行同所有参与厂家一起“共创共享共赢”合作理念,既开放又中立,尊重客户数据主权,不通过数据变现,通过提供人工智能、联接、云等技术帮助应用厂家更好地处理、加工数据。唯有互相信任,才能实现生态有序发展和商业繁荣。
软件产业云化、SaaS化正在全面加速,华为云定位为中立的云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与服务生态完全开放。通过应用使能、AI使能、数据使能,助力软件SaaS化和智能升级,打造最好的SaaS服务开发和运营平台,助力合作伙伴商业成功,重塑可持续发展的软件与服务产业。
边缘计算产业领域,华为云的边缘生态也是完全开放的。伙伴的设备可借助IEF接入智能体,与鸿蒙生态互通,享受智能升级带来的红利。
我们希望与公共安全行业伙伴一起,繁荣生态,助力行业智能升级,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都能享受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安全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