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诚轩科技
400-6789-389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

国内高速公路拥堵事件隐喻实质公众需求

时间:2022-01-16 作者: 湖南诚轩 点击:

2012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国内高速公路实行了7座以下小轿车免费通行的惠民政策,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多条高速公路大拥堵。在人们纷纷感慨出行不易、景区拥挤的时候,一组关于“交通事故”的数据更是惊醒众人:十一期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325万元。简单算来,黄金周8天长假,平均每天就有8553次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99.25人,而这组数据比之去年同期其实还大大下降了,也低于平均的全国8天车祸致死人数。血的事实再次拷问中国的节日黄金周制度。

双节免费引爆高速管理问题

“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的目的是要保证交通大动脉“高速公路”的畅通,但事实情况,交通拥堵比往常更加严重,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局面?免费通行政策带来了道路车流量激增,车流密度过大导致了道路超负荷运营,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仍然疲于应对,应该说,本次双节免费导致了过去高速公路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即使在平时,一些过去的统计数据已经可以说明,国内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车的问题、路的问题,还有管理方面的因素,这说明我们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当然,管理硬件技术手段的落后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也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举个简单例子,某高速公路由于前方事故,但由于事故发现和处理的不及时,造成车辆拥堵迅速蔓延,但后方拥堵车辆并没有及时的获得相关事故信息,很多车开始随意抢位,应急车道也被车辆占用,交警、路政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又造成了事故处理的效率低下。其实如果能够对该事故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或者能够在接近事故现场的路段提前预警并疏导车辆分流,这种拥堵是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的。

建立路网统一管理

疏导拥堵、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效率,最重要的是服务公众出行。交通智能化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我们的起步仍然是比较晚的,同时我国的道路建设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包括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并存,对我国智能交通提出了与国外发展经验、模式不同的问题,总体而言我国虽然近些年加大对交通智能化管理的投入,对交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全国来看,交通管理智能化还是相对落后的。

从智能交通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角度,我国的智能交通产品的应用,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它们在国内不断的应用中而逐步进步和成熟的,这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高速公路来说,现在的投入还主要是在基础路网的建设和以收费系统为主、监控为辅的基础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这些建设也是以路段为单位进行,没有形成路网的统一管理,给路网整体的管理指挥调度带来了许多不便。所谓的管理技术手段涉及两个重要的管理系统,一个是路网突发事件事故快速发现和预警系统,另一个是路网交通状态监测和信息采集以及诱导系统,这两个系统还没有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被大规模的应用。一旦这两个系统发挥作用,管理者就可以为道路使用者提供非常及时周到的交通信息服务。目前这两个系统在国内的许多大中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中已经应用,收效很大,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规避“信息孤岛”

同一目标存在多个部门或者机构同时管理的情况,不同的管理机构都希望通过投入从而满足自身业务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我们经常所说的“信息孤岛”,虽然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很多年,但仍未得到充分的解决。另外,从交通事件发现、处理和发布的整个智能交通核心业务的流程上看,其实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市内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就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以北京为例,整个城区的快速路和环线大概建设了1000多套交通信息采集点、事件自动检测点和500多块交通诱导屏,可以让出行者及时掌握和了解交通状态,而高速公路虽然也或多或少的建设了诱导屏,但因为缺乏路网交通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结果,这些诱导屏多数仍然是发布一些安全警示性的标语,无法为及时缓解交通拥堵提供实质性帮助。

要解决高速公路拥堵问题,加快建立一套融合采集、处理、发布的系统和可视化资源共享平台是必要条件。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造成高速公路拥堵的成因、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特点,从企业的角度个人认为可以吸取城市智能交通的成功经验,比如以单条路的智能化管理为基础,逐步形成全省高速公路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网的统一管理。而单条路的智能化管理必须以“采、处、发”为基础,可视化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

积极运用国内外成熟产品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较多的是监控系统,几乎每条高速公路都或多或少的建设一些,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大就导致了监控中心图像信息众多,监视人员工作强度大,造成信息发现的不及时,有分析指出,当一个人对着两个屏幕超过20分钟以后,70%的图像信息都会被工作人员忽略掉。如此,随着高速公路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与尝试更为适合的治理乃至管理方式呈刻不容缓趋势。

现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事件检测分析,通过原有的摄像机系统集成事件检测分析系统。当高速公路出现车辆逆行、车辆堵塞、路面有散落障碍物等事件时,监控中心会马上报警并将画面切换之报警现场,确保指挥中心值守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苗头,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目前,事件检测分析在高速公路领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另一个在高速公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化产品是车牌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对于解决车费站车型识别效率低以及公安交警部门对于违章、肇事逃逸等车辆追捕的作用有目共睹,已有比较成熟的应用。

还有则是交通流检测系统,该类产品已由原有的线圈发展为微波和视频检测。现在有很多高速公路已经建设了相关系统,虽然两种产品都是作为交通流检测而使用,但经常会有人问:有视频了为什么还用微波?其实从这两类产品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首先微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是其独特的优势,另外微波产品的数据无线传输和使用太阳能供电,国内很多高速信息化建设的缓慢其实是受到取电和通信的限制。当然视频交通流检测也有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其视频资源可以作为监控资源。所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从交通流检测的角度,目前而言微波与视频的组合则是最合理的应用和建设模式。